古人食用油的上中下等(大麻油也在其中)
現在人對食用油的選擇可多了,中國古代沒有的橄欖油、亞麻籽油、椰子油、棕櫚油現在滿街都是、甚至我昨天還試到新奇的星藤果油,所以現代人其實是幸福的。
在天工開物這本成於明朝崇禎年間(初刊於1637年)的書裡,可是清楚記錄了古代的食用油,而且將其分成上中下三等。看來很多油現在沒在吃了,卻是被列入了上品,好想試看看啊。
現在人對食用油的選擇可多了,中國古代沒有的橄欖油、亞麻籽油、椰子油、棕櫚油現在滿街都是、甚至我昨天還試到新奇的星藤果油,所以現代人其實是幸福的。
在天工開物這本成於明朝崇禎年間(初刊於1637年)的書裡,可是清楚記錄了古代的食用油,而且將其分成上中下三等。看來很多油現在沒在吃了,卻是被列入了上品,好想試看看啊。
近年來,所謂「雞肉有打生長激素、飼料添加荷爾蒙」這種謠言,在婆婆媽媽間一直不斷。就算一直有人苦口婆心出來說明,卻還是怎麼斷都斷不了,現在我終於知道原因出在哪了。因為醫師、中醫師、營養師這類民眾心目中的專業人士,也有少部分帶頭出來以訛傳訛,傳遞這種恐懼。因此恐懼看起來是個好生意,但是我今天就是要用「烏賊、猴子、恐龍」的方式,破解這個恐懼行銷套路,希望大家不要輕易上當。
其實這就是標準恐懼行銷的套路:
烏賊: 先噴墨汁先贏,不斷重複一種不明的指控,所謂:雞精用的雞飼料是否含有荷爾蒙或打荷爾蒙針,就是提出一種莫名的質疑!
猴子: 如果問你證據在哪? 這時候對方就勿言了。確保不拿證據,只打迷糊仗,不斷用疑似、疑慮這種手法來含沙射影,這則報導完全沒科學數據,其證據力恐怕比數字週刊的狗仔還薄弱。
恐龍: 恐這個恐那個,講到什麼都是恐恐恐,讓台灣民眾生活在無盡恐懼裡。報導後段就是典型販賣恐懼的手法,「恐」造成性早熟、長不高。有具體事例嗎?根本拿不出來。
雞: 一時不察的消費者,就像被嚇得迷迷糊糊的雞,嚇到吃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