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新聞

日本教授開發出「無骨魚」提昇吃魚消費

日本滋賀県立大学 杉浦省三教授研究開發出可以連骨頭都吃下去的魚,預計明年就可以商品化,希望可以解決現代人不愛吃魚的問題。

因為討厭魚刺,日本食魚消費下降

日本人是非常愛吃魚的民族,但是近年來魚的食用量一直下降,而吃肉的量越來越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現代人已經越來越懶得挑魚刺,或是不懂怎麼挑魚刺,尤其是老年人或者小朋友也很怕不小心吃到魚刺卡在喉嚨或者是消化道裡。

控制飼料的磷降低骨質密度

所以杉浦教授花了多年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他的目標就是養出沒有骨頭的魚,當然不可能真的魚沒有骨頭,他能做到的就是讓魚的骨頭軟化。其實動物的骨骼就是以膠原蛋白作為鋼筋,然後在外圍裹上磷酸鈣提供支持力的複合構造。他經過多年的研究調整魚的飼料,降低磷的攝取,控制魚的骨質密度在70%,這樣魚骨頭就比平常軟,所以吃魚就不用再挑魚刺了,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就是一種骨質疏鬆。

延伸閱讀:膠原蛋白有什麼功效? 推薦怎麼吃? 相關產品如何挑選?10大問題讓你一次深入了解膠原蛋白

所以他養出來的虹鱒可以整條吃下去,就像吃喜相逢一樣。這樣不怕卡魚刺,又可以攝取大量的鈣質,也是一舉兩得,對家有老人與小孩的是一種福音。

這樣的魚沒問題嗎?

很多人會質疑這樣養出來的魚健康嗎?杉浦教授對他的發明這樣解釋,所謂「無骨」並非完全去除魚骨。若真的完全去骨,恐怕會被批評為「虐待魚類」。這一點無需擔心,因為當魚的骨質密度過度降低時,魚的生長便會停滯,這樣便無法維持養殖的經濟效益。因此,無骨魚的養殖會在魚仍處於健康的早期階段時結束,骨密度只會下降約30~40%,但食用時的口感將會有顯著不同。所以「無骨」僅是指「骨頭變軟」。

養殖無骨魚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遏制民眾對魚的疏遠趨勢,更重要的是為了實現「整條魚都能食用」的目標。魚的營養成分大多存在於平時被棄置的部位(內臟、骨骼、頭部等)。透過整條魚的食用,可以攝取數倍的DHA、EPA、牛磺酸、鈣、血基質鐵、維生素D等重要營養素。尤其是DHA和EPA,有助於兒童智力提升,並具有預防成人病與認知退化的效果。所以無骨魚不僅對個人有益,對整個社會也將帶來莫大的福祉。

韋恩的食農生活

Recent Posts

起司是什麼?有哪些種類?有什麼功效

11/11日是世界起司日,起司...

5 天 ago

過度飲食不是你的錯,很可能是超加工食物害的

過度飲食習慣是肥胖的主要原因,...

7 天 ago

浣熊香腸與肉丸在德國大受歡迎

德國人相信清除外來生物的最好方...

2 週 ago

草木的綠香調含Linalool有助紓壓

颱風過後出門感覺空氣變清新了,...

2 週 ago

英國消費者買洋芋片開袋見到整顆馬鈴薯

英國一位消費者露西。班揚在買了...

3 週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