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大陸進口的蠟瓶糖似乎引起軒然大波,我先講結論,我部會希望我的小孩吃這種東西,因為這東西只有蠟或是糖與香料色素等成分,沒有太多營養。其實這東西幾年前在美國就有賣,查其成分標示有「精製蠟、水、玉米糖漿、人造香料、檸檬酸、苯甲酸鈉和山梨酸鉀(防腐劑)、人工色素(FD&C red 40、藍色 1、黃色 5、」,所以沒特別的好處。
而這些蠟瓶糖真的問題是: 他們是怎麼進來的? 為何政府會放任非法食品在網路上販賣?
但是食物只有營養功能嗎? 其實食物也有休閒、滿足食慾的功能,否則口香糖、各種糖果或汽水也都不該存在,很多爸媽不也自己珍奶一杯接一杯? 所以有必要這麼驚慌嗎?
目錄
但是,韋恩很反對藉此對蠟進行汙名化的製造恐慌,當然如果使用非食品級的蠟是不好的,但目前沒有證據說那是工業級蠟,都是媒體推論,而且食品中本來就可以合法使用許多的蠟,大家不要對蠟一竿子打翻。
蠟在農業或是食品、藥品中其實貢獻很大,衛服部次長有此問題實在令人驚訝,因為就算次長是醫界出身,也該知道很多錠狀的藥外面也都要上一層蠟,以防變質、氧化、吸潮、或是變滑潤而易於吞服,所以蠟具有許多功能,並不是蠟就一無是處。
更何況,蠟不是只有蜂蠟一種,好像其他都是工業級的,其實廣義來說,許多長鏈脂肪酸、酯類都叫做蠟:
許多水果表皮上有天然的果蠟、許多蘋果等水果為了保護外面也會有一層食品級的蠟來保護;參考藍莓表面的白粉能吃嗎?應不應該洗掉呢?
藍莓表面天然的保護蠟,不需要特別洗掉,是天然無害的。過度清洗藍莓沒有必要而且會降低藍莓的營養價值,清洗藍莓用流動的水多洗幾次就好,使用小蘇打、醋都是多餘的,而且可能造成雜質汙染藍莓、縮短保存期限的反效果。其實不只是藍莓表面有果蠟,許多水果如葡萄、李子、蘋果、黑棗、番茄等等都有厚薄不一的果蠟,那是自然界的一種保護機制,不用刻意去除。
口香糖、泡泡糖也被允許使用石油蠟;
之前進口雞蛋炒得沸沸揚揚時,也才知道許多雞蛋表面會上一層保護層,那也是蠟;
而棕櫚蠟(carnauba wax)也是許多膠囊錠劑所必須在表面用來保護的常見成分。
就連之前提到,以前流行的油魚減肥法吃了油魚會狂拉油,也是因為油魚身上的魚油為了要對抗寒冷已經蠟質化,所以人體不能吸收,因此會很順暢的從人體(噴)流出。參考:白鮪魚(white tuna)就是讓人拉不停的油魚,這種現象也跟腔棘魚為何被稱為禁忌的魚有關。
參考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這些都是國家允許的食品添加物,所以請媒體不要炒作過度,大家不要對對蠟汙名化,蠟跟中國製品是兩回事,合法食用的蠟無毒而且人體也無法消化,所以不必刻意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