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利時法院宣判一名被懷疑酒駕的男子無罪,他雖然被2度被警察攔檢到酒駕,因為他的吐氣酒精濃度測試裡被驗出高達0.91毫克/每公升、0.71毫克/每公升的酒精濃度,比利時的酒駕標準為每公升吐氣量含0.22毫克酒精,相當於每公升血液含有0.5克酒精,而台灣的標準是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0.15毫克/每公升。雖然他當時向警察抗議自己沒有喝酒,但還是被罰款並被吊銷駕照。但是在經過3名醫生分別檢查後,診斷該男子罹患罕見的自動釀酒症候群(Auto-brewery syndrome),也就是自己會在腸道裡不斷的因為腸道壞菌發酵而產生酒精,導致病患即使未飲酒,仍能在呼氣或血液中檢出酒精含量。
目錄
自動釀酒症候群又稱腸道發酵症候群(gut fermentation syndrome),罹患此疾病的人的腸胃道會在分解碳水化合物的過程中發酵出酒精,起因是腸道內菌相失調,所以有不正常的壞菌增生,主要是酵母菌如啤酒酵母或是念珠菌等,這些菌在腸道發酵時會產生酒精,酒精被人體吸收之後就宛如喝酒一樣,嚴重時會讓患者產生酒精中毒的現象。如神經系統異常產生言語不清、協調不良導致跌倒、視力模糊、暈眩和記憶喪失;或是胃腸道異常產生噁心、嘔吐;或心理障礙包括抑鬱、怪異行為、嗜睡、迷失方向、疲勞和精神混亂狀態;也與肝纖維化、腸道克隆氏症有關。
自動釀酒症候群算是相當罕見的疾病,全世界只有幾百件案例。有紀錄的首樁案例發現於1946年的非洲,一名5歲男孩的胃部無故破裂,經檢查發現他的腹腔充滿了帶有酒精氣味的泡沫狀液體。其他誇張的案例還包括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名四十多歲的男子因被警察懷疑酒後駕車而被攔下,雖然他否認飲酒,但是他的檢測結果血液酒精濃度高達0.2%,這相當於每小時飲用10杯酒,是法規限度的2.5倍,結果他也是被診斷患有自動釀酒症候群。
自動釀酒症候群目前沒有根治的方法,只能透過以下方式管理:
如果患者呈現嚴重的酒精中毒狀態,應該進行治療。由於酵母菌常常是這種綜合症的罪魁禍首,所以會使用抗真菌藥物來對抗這些不自然增生的酵母菌。
患者建議要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同時增加蛋白質的攝取。一些文獻報告的病例顯示飲食管理會有相當大的改善,甚至不需動用藥物治療。
在某些病例中也使用益生菌而得到良好的效果,因為益生菌可以幫助調整菌相,減少壞菌存在的機會。
患有自動釀酒症候群的人常常會因為吃了碳水化合物如麵包、蛋糕之後,腸道就開始發酵產生酒精,讓人有喝了酒的感覺。所以隱性患有自動釀酒症候群的人也許更多,只是因為沒去看醫生被診斷出來。但是平常有些輕微行為脫軌異常的人來瘋,或是吃了甜點就超級嗨的人,會不會就是與自動釀酒症候群有關?
而我們即使沒有自動釀酒症候群,也是要注意酒精的攝取,因為長期過量飲酒不但容易傷肝、傷胃、也容易因為提高尿酸而造成痛風。而且酒精也是熱量,攝入過多熱量容易肥胖,也易造成營養不均衡。而且研究指出,喝酒會提高罹癌風險,包括口腔癌、鼻咽癌等頭頸部癌症,以及食道癌、肝癌、乳癌等,即便是少量飲酒,得到癌症的機會為不喝酒的1.26倍,過量飲酒甚至會高達5.13倍。依照國民健康署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相當於20g酒精量,女性不超過相當於10g酒精量,因為每種酒種的酒精度數不同,飲酒的上限參考喝酒的酒精安全限量是多少? 男女居然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