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00年前北半球不同大陸的冰帽,為何同時融化是難解之謎
為何北半球位於北美洲與歐亞大陸兩端的冰帽,居然同時在12800年前突然融化? 這是科學家們抓破頭而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也是科學界自從發現新仙女木事件後一直無法面對的核心問題。直到10多年前,地質學家在發掘北美新仙女木地質遺址時,發現一件奇怪的事實,也就是近2/3的新仙女木地層,也就是12800前後的地層中,都有出現一層薄薄的被命名為「黑墊」的深灰色到黑色地層,這層黑色地層與上方年代或下方年代地層的顏色截然不同。日後更多的地質調查發現,不僅北美的新仙女木時期開始的有這層黑墊,幾乎整個北半球的地點都有黑墊的存在。
經過化學分析,黑墊裡的這些黑色物質屬於有機碳,明顯是生物被大火燒成的碳的沉積。事實上仔細再做區分,黑墊還有另外一種,裡面充滿藻類或是水生植物、矽藻或池塘有機沉積物被燃燒後的成分,這就很耐人尋味了。在黑墊緊緊相連的下層,可以再挖掘出熔融玻璃、奈米鑽石、碳小球、玻璃化的碳、木炭和煤煙、甚至還有鉑這個地表非常罕見的貴金屬,這讓科學家不禁聯想到6500萬年前滅亡恐龍的小行星撞擊事件,當時也在地層中留下一層薄薄的銥地層。因此讓科學家幾乎斷定,引起新仙女木地球氣候變化事件的元凶,也是一次小行星撞擊所引起的。
Ammodramus, CC0, via Wikimedia Commons
目錄
黑墊地層代表生物被高溫燃燒的遺骸
所以這些證據其實可以進行非常合理的解釋,大量的煤灰、木炭、碳球、玻璃化的碳來自小行星撞擊後產生的森林大火,這場大火席捲整個北半球,造成燒成灰燼的生物質瀰漫在空氣中慢慢沉降。煤灰、木炭來自大火後的灰燼不用細說,碳球來自於樹液燃燒後釋放空氣出來所形成。而奈米鑽石更是生物碳被包在碳球後,在高溫下進行無氧燃燒的結果。玻璃化的碳是針葉樹脂被高溫燃燒後的產物。其他學者計算,這場大火幾乎燒掉地球9%的生物質。
人類曾經目擊小行星撞擊現場?!
最離奇的是學者Vance Haynes在Murray Springs發掘的黑墊遺跡,那邊它噘然挖掘出一條猛瑪象的骨骼,他形容那隻猛瑪象彷彿就是像剛倒地般的栩栩如生,而頭就這樣抬著。猛瑪象身旁散亂著破損的石矛、刀子、刮板等等獵具,兩條後腿才剛肢解開,放在火坑的旁邊。而黑墊就緊緊壓在這些骨骼與工具的上面,代表這場屠宰發生到一半,就遇到了新仙女木事件發生,所以一切瞬間停止。
玻璃珠是高熱的證據
而融溶玻璃、或是碳球就是很需要靠小行星撞擊產生的高溫、高壓的條件才能產生,這兩者是很明確的小行星撞擊證據,6500萬年前的K-Pg界線裏也是充滿了融溶玻璃、或是碳球的痕跡。
富勒烯保存外星球的證據
此外還有一個鐵證是富勒烯的發現,在亞利桑那、新墨西哥的黑墊中,有分析出富勒烯的稀有成分。富勒烯或巴克球(英語:Buckyball)是一種完全由60個碳組成的中空分子,形狀呈完美的球型。首先由1985年英國化學家哈羅德·沃特爾·克羅托博士和美國科學家理察·斯莫利在萊斯大學製備出了第一種富勒烯。
地球自然界中也是存在富勒烯分子,2010年科學家們通過史匹哲太空望遠鏡發現在外太空中也存在豐富的富勒烯,所以可以視為小行星帶來的證據。而且在黑墊裏發現的富勒烯,在它中空的結構內緊緊抓住了氦3這個穩定同位素,是核融合最理想的燃料。氦3在地球稀少,但是在太空中比較常見,氦-3通常在無大氣層或者大氣極其稀薄、磁場不能太強並離恆星較近的天體中相對分布較多,這是因為恆星風中的氕核與氘核融合生成的氦-3容易被拋射到行星表面土層上。而根據月球探測的結果,月球上的氦-3含量估計約100萬噸以上。預計水星的氦-3資源約為月球的9倍。所以可以說氦3就是小行星帶來的足跡證據。
最後再加上地表稀有的鉑,這幾乎也可以確定是小行星帶來的,因此這些證據都指向新仙女木界線的黑墊,就是小行星撞擊的結果。
在緊連著黑墊之上,混有一個薄薄的特殊地層,這個地層代表了上百年的沉積,經過分析,是種種水生植物、綠藻、矽藻等等的遺跡,與黑墊的灰燼交雜,推論這強烈指向了,這些藻類代表地表有長時間是被大水沖積過的,所以也可以間接證明了大洪水的存在。而這藻類地層不是在每個新仙女木遺跡都可以看到,也許佔了70%而已,而黑墊是普遍存在的,所以這代表燃燒的灰燼是全球性、平均的沉積,而洪水可能並不均勻,並沒有覆蓋部分高地,也因此是不是給予了人類逃命與喘息的機會?
有隕石坑的直接證據嗎
如果是小行星撞擊,那有沒有留下隕石坑? 這是許多科學家想要獲得的直接證據。隕石坑確實是天體撞擊留下的最直接證據,但是也是最難發現的。一直到最近,科學家一直都沒有找到屬於新仙女木撞擊的隕石坑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