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的 食藥闢謠專區 有一篇「聽說可以用吃剩的優格加牛奶再製成新優格,是真的嗎?」的新教學文,其實韋恩很有同感,因為我最近也開始自製優格,剛好拿來跟大家多分享些心得,而同樣的問題,家人朋友也都會問我,我都會回答:別輕信網路一知半解的網紅亂教,菌種買專業的比較安全。
食藥署原文是:
解答:
聽說可以用吃剩的優格加牛奶再製成新優格,是真的嗎?
1.網路流傳將已食用之剩餘優格,加入牛奶後,可再製成新的優格。但因無法評估優格中剩餘優格菌數及活性,不一定可以支撐發酵作用,且經過食用之剩餘優格可能有雜菌汙染,拿來再製成新優格,可能會導致優格變質,發酵後的菌種亦可能不完全是益生菌,食用後恐導致腸胃炎。
2.食藥署提醒民眾,自製優格等發酵乳品時,要特別注重衛生與安全,使用的器具要經過消毒清潔,以避免雜菌污染。使用的菌種,最好也使用商業菌種,以避免來路不明的菌種,降低使用到錯誤的菌種造成污染或食品中毒的風險,才能在安全的情況下,充分享受發酵乳製品的營養
目錄
用吃剩的優格重新做優格,不但需要較高的專業能力,其實還有很多專業也克服不了的缺點,需要特別注意。
的確市售優格裡會有殘存的優格菌,但是因為隨著儲藏的時間增加,裡面的菌數會慢慢下降,因此做為菌種數量上可能不足,所以可能會因此失敗。因為優格是活的,菌數會隨著保存時間下降,放越久,得到的菌越少,因此優格可能做不起來。而且市售的優格一定不是單一菌種,而是複合菌種,基本上都要有嗜酸鏈球菌(Streptococcus hermophilus)及保加利亞乳桿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這兩種菌為基礎,其他各廠商可能再加上一些雙岐趕桿菌、瑞士乳桿菌等等獨自配方,而每支菌的成長速度在優格中是不同的,有的初階段長得快,有的在與其他菌競爭下功成身退、死得早,所以添加入菌的初始比例與殘留在優格本身的菌的比例不同,而且這比例是隨著儲藏時間變動的,因此這也是一般人不知道,但是會確切影響失敗的原因。
舉例: 保加利亞菌與嗜熱鏈球菌是優格必備的,其他菌種就有各家設計配方了。
圖片來源: 好菌家保加利亞系優格菌
微生物菌種這種東西是會退化的 ,如果都用原來的菌種一直繼續一代一代的用,菌種本身發酵能力就是會自然衰退,就像人過太爽,求生能力就會下降,所以這樣優格就有可能會被雜菌攻佔,但是你外觀可能看不出來。本來專業上會在數代之後重新將菌種活化,或是用新的菌種取代。當然你也可以說,那我再買市售的新優格,分一些來用。但是我就要問你,買新優格也是要錢,比買專業菌種可能還更貴,這是在堅持啥?
在使用吃剩的優格作為菌種的過程中,可能為優格本身保存不當,或是操作時汙染,引入了黴菌、酵母菌等雜菌,這些雜菌通常比乳酸菌強悍得多,所以發酵後會變成腐敗有雜菌的失敗品,失敗品味道異常不能吃是一回市,嚴重的情況下還會造成食物中毒的可能。
市售優格加糖、色素、香料的本來就很多,用到部分市售優格的話還是免不了會帶入,尤其是許多市售優格會添加糖,糖本身不是優格發酵所需要的東西,會影響菌的生態!
其實自己做過一次優格,就會知道自己做的純優格就是香,而且根本不會過酸,不要被市面的優格所誤會了。不但小朋友會搶著吃,如果加一點點蜂蜜、新鮮水果、堅果、果醬,那根本是秒殺。
其實優格DIY真的不難,也不用特殊的器具,有大同電鍋就好了。只要做好器具的清潔,與使用正確的菌種,其實做起來很傻瓜的。器具清潔很多人說要熱水燙過消毒等等的,其實我很偷懶,就正常洗碗的方式洗一洗就好了,因為用的菌種正確,活性夠,那他就會很強勢,即使有雜菌誤入,那也是一下子就被殲滅,根本不用太擔心,我還沒失敗過。
至於用電鍋怎麼做,這邊有一篇教學文與教學影片,我覺得還不錯,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優格DIY-傻瓜電鍋法。
目前我最常碰到的問題是:
1. 電鍋底部與內鍋間要墊高,否則會太燙,菌就死了。
2. 電鍋蓋要留縫,否則也會太燙。
3. 電鍋要切保溫模式,千萬不要加水,否則就變燉奶了。
以上心得供大家參考,祝福大家可以成功DIY優格,優格最大的好處是高蛋白質,營養好,又可以在發酵的過程中代謝掉乳糖,讓有乳糖不耐的人也可以放心吃,然後又有很多益生菌在裡面,所以可以幫助新陳代謝,效果多多。 而優格也很適合放入沙拉、入菜等等,不僅能增加風味、還能增加飽足感,當然早餐麥片也都可以用優格來增強蛋白質。
如果對優格DIY有其他問題,歡迎進入韋恩防疫食療討論群,在line群組們與韋恩與其他同好們一起討論。https://line.me/ti/g2/JQpvX5ozz1YCjvcPhiZzWc8QsMQCbBeXoo0zw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DHA GABA 乳酸菌 便祕 優格 咖啡 咖啡因 大洪水 康普茶 康普茶功效 抗氧化 新冠肺炎 新知 日本 植物肉 次氯酸水 減肥 漂白水 甘酒 癌 癌症 發酵 益生菌 睡眠 米麴 糖 維生素 腸道菌 膠原蛋白 色胺酸 花青素 茶 茶胺酸 葉黃素 蝦紅素 褪黑激素 農藥 酒精 酵素 青汁 食品添加物 食安 食物中毒 食農教育 魚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