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業自得? 人為汙染了牡蠣恐重回食物鏈

國際環境科學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年9月刊登一項最新的研究,這項針對緬甸海域四個地點採集的牡蠣的研究顯示,牡蠣等海洋生物遭受到大量的人為汙染,這些汙染也威脅到我們人類自己的食物鏈。因此更顯現環保與食安本為一體,廢水處理對我們水產品的安全性非常重要。而牡蠣有時是拿來做吸收汙染物用的,不要亂挖亂吃 〔強國人搶食日本人不吃的蚵仔〕。

牡蠣可以找到鐵氟龍、柴油、腸道菌

在這項研究裡,讓我們對牡蠣吸收的各種汙染物大開眼界,從牡蠣身上以及周邊海水及底泥分析,科學家找到為數5479分屬87種的潛在病原菌,這些菌是常見的腸道菌,所以相信是與人類或農業汙染有關;另外還找到1225件,分屬87種的汙染微碎片,這些微碎片分屬人造聚合物(塑膠)、非當地礦物、油脂乃至於奶粉,都顯示出人類排泄或是垃圾的痕跡。

國際環境科學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年9月刊登一項最新的研究,這項針對緬甸海域四個地點採集的牡蠣的研究顯示,牡蠣等海洋生物遭受到大量的人為汙染,這些汙染也威脅到我們人類自己的食物鏈。因此更顯現環保與食安本為一體,廢水處理對我們水產品的安全性非常重要。而牡蠣有時是拿來做吸收汙染物用的,不要亂挖亂吃 〔強國人搶食日本人不吃的蚵仔〕。

儘管這項研究還無法量化這樣的汙染對人體健康有多大的潛在威脅,但是已經在在顯示人為汙染影響了海域及海洋生物,也提醒這樣的水產品如果又被人吃進去,可能會造成的健康隱憂,尤其是牡蠣又常常鮮食,需一更加提高警覺其安全性。

牡蠣是一種環境指標生物

其實為何研究選擇牡蠣呢? 因為牡蠣是濾食性生物,水體有什麼東西,牡蠣就會收集、吸收、濃縮,所以可以作為一種環境的指標;還可以拿來當作工作貝,刻意讓他去吸收周圍的汙染,當然,這樣的牡蠣是不打算吃的。

強國人搶食日本人不吃的蚵仔引來日本人批評

講到這裡,讓韋恩想起一個笑談,之前寫過,日本的清潔用牡蠣被住在日本的強國人挖個精光,還吃的津津有味,只是牡蠣殼亂丟一通,造成當地人割傷事件頻傳,因此不得不做中文告示警告,但是人家不會阻止你去吃污染的牡蠣(笑),只是要求你要把牡蠣殼清乾淨(壞心)。見前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